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位伟人,一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,另一位为中国人民致富打开了大门。
1997年2月19日,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逝世。
作为邓公改革的受益者,我想从广大市民的角度总结一下这些年来对农村的一些思考。由于信息和能力,它可能不客观,准确和公平,但只提供一个视角。
一、对改革开放的再认识:这些年我们做得对吗?
这个话题似乎很宏大。无数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做出了判断和讨论,但这太抽象了。
我个人认为,改革开放是我们多年来取得经济成就的根本原因。
改革的核心是什么?过去,资源是以单一的计划方式分配的,资源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分配的。
开放的核心是什么?让我们融入世界,让外国资本、技术、人员和其他资源进来,让我们的企业、资源和产品出去。
邓公做得对的是把国内的焦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。很简单吗?这似乎很简单!很棒吗?这一变化使中国人民迎来了历史上最美好的一天。你认为它好还是不好?
判断正确或做对是困难的吗?但是为什么历史上所有的王子和王子都没有这样做呢?
第二,农村改革的方向:允许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吗?
在所有朝代中,衰落的开始和结束基本上是一个300年的周期。最终的裁决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,即古代皇权“强调控制世界的艺术,而忽视了管理世界的方式。”
我们在农业社会已经很久了,我们仍然在努力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大国。
许多农民尚未理解的一个问题是,为什么农民最勤劳,但却最贫穷,为什么一公斤谷物没有一瓶矿泉水贵。房价已经涨到天上去了,为什么食品价格仍然不动?
公有制必须是产权不清的权利体系,农村集体所有制也不例外。
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。随着人地关系的调整,从集体所有的集体经营到集体所有的农户经营,农民很快就解决了全国的粮食问题。
然而,人与土地的关系仍然过于模糊。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划分仍然过于模糊。有抵押或收入权吗?你能继承吗?承包土地是农民的资产还是负债?都需要法律来进一步确认吗?
农村改革方向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允许市场力量配置农村资源。粮食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,人口自由流动逐步形成。唯一剩下的是农村土地。
从近年来农村改革的行动来看,农村土地改革的方向是将土地视为资源,让市场力量来配置这些土地。然而,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打破农村集体的成员权。
然而,在这个方向上它是非常保守的,因为许多人担心一旦市场分配了农村土地资源,许多农民将变得无家可归。
方向应该是这个方向。问题只是时间和进度。
三、城乡一体化后,农村集体还会存在吗?
农村集体所有制是不是一个好制度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。
纵观历史,今天的农村是历史上最好的。从相对公平和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,你不能说集体所有制没有信用。
然而,城市和农村地区必须一体化。那么,农村集体所有制会是什么样子呢?
消失的村庄要么被其他村庄合并,要么被城市兼并。将城郊村改造成城市的主要途径是将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。
如果我们都遵循这种模式,那么在城乡完全一体化之后,肯定不会有农村集体。例如,深圳现在几乎拥有100%的国有土地。
随着农村集体成员的减少,如果农村资产不能突破成员权利的流动而不能被继承,那么随着成员的迁出和死亡,农村集体资产可能落入剩余的少数成员手中。这有公平问题吗?
因此,农村集体有终点吗?它会消失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