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用菌棒栽培黑木耳周期短、见效快、效益高。今年,昌平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兴寿镇、麻池口镇、杨坊镇和南口镇的一些公园和合作社推广黑木耳种植,增加了农民收入,增加了农民对农副产品选择的多样性。目前,黑木耳已经成熟,进入收获期。
近日,记者在兴寿镇西新城村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,一排排的菌棒整齐地排列在大棚里,错落有致的黑木耳像一朵黑色的花,长得很好,农民们正忙着收割。
据报道,北京新城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种植了6400根黑木耳,总面积400平方米。经过28天的培育,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收获。目前,市场价格约为每斤6元。“在昌平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下,今年我们引进了黑木耳栽培棒,平均每棒产量为2公斤至2.5公斤。按每棚400平方米种植面积计算,鲜菌总产量可达16000公斤,每10公斤鲜菌可生产1公斤干菌。”北京新成园水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崔天琪表示,市民可以通过电话预订或当场采摘,也可以直接购买木耳棒,将新鲜木耳带回家。每根带有成熟鲜菌的菌棒约25元。
“黑木耳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是高湿低温,湿度90%以上,温度20-25℃。传统的真菌培养是在一个设备简单的小冷棚中进行的,生长环境无法精确控制。”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陈鸣远说:“今年,结合合作社的需求和特点,我们利用闲置的春秋大棚,铺设园艺用布,增加喷灌系统,以达到防草、防土、防寒的目的。为黑木耳创造最佳生长环境,延长采收期,增加总产量。”
众所周知,黑木耳属中高温型蘑菇,主要种植在昌平区的温室和林下。从种植到收获大约需要一个月,可以收获三种作物。“昌平山区和中山区的林地资源十分丰富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创新种植方式,推进黑木耳、大球盖菇等食用菌林下栽培,发展林下经济,带动农民增收。”陈鸣远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