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度和气候病虫害是常见和典型的气候病虫害。只有了解疾病的影响,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前控制它们。
稻瘟病将在中国西南、华南、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适度流行,在中国西南和东北大部分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(面积为8000万亩)有可能过分强调流行。
小麦赤霉病有在鄂东和江汉平原、江苏和苏南、安徽及其沿淮河以南、浙江中北部和上海流行的潜在威胁。它可能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南部的其他小麦地区中度流行,中国约有6000万亩。
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、西北、东北等主要产区可能更为流行,其中贵州、云南、重庆、四川、甘肃、宁夏和内蒙古的流行风险较高,而其他地区则为中度流行,面积约3500万亩。
目前,我国小麦品种具有一定的抗赤霉病性,但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的主要品种不抗病;我国马铃薯鄂薯系列、克星系列、余伟系列等抗晚疫病品种种植面积小,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达60%以上。由于连作多年,病原菌种群的变异导致抗性减弱,有利于病害的发生。
稻瘟病、小麦赤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气候病害。我国大部分地区细菌来源广泛,每种疾病的流行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关键时期的气候条件。水稻分蘖和抽穗时,温度适宜,雨连续或多雾,稻瘟病将流行。小麦抽穗开花期间,田间降水多,湿度高,尤其是连阴雨天气达3天以上,疮痂病更为普遍。马铃薯种植区多雨、多雾、裸露,田间易出现中心病害植物。如果高湿度天气白天保持温暖,晚上保持凉爽,疾病将在一周内扩散到整个田地,导致疾病流行。